【上苑作家写上苑画家】喜哥说张志刚
[2021-5-22 9:56:29]
【上苑作家写上苑画家】喜哥说张志刚
土壤观察——张志刚
文/喜哥
我更感兴趣的是事物的痕迹以及痕迹带来的心理变化、人文感受和历史想象。它以我们未知或已知的形式展现在时间的延展维度里。
——张志刚
山水书2 纸上综合材料 2020
1
“什么是山水?”我问
张志刚的脸瘦削,头发稍长,有种披头士的味道,但是他整个人的气场偏文雅,眼睛里的神采闪烁不定。
“这就是山水。”他拿起一个矿泉水瓶盖,慢慢放到我面前对我说。
张志刚的“山水计划”做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实践和体验中,他对山水这个概念的感受越来越泛化,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他逐渐觉得人、世界、万物、人的念头转换等等,看得见的是山水,看不见的也是山水,没有什么不是山水。苦是山水,乐也是山水。尘埃、病毒、幻想……从这个角度理解,山水其实可以是一种观看的方式,是万事万物在内心停留的状态。
2020年,张志刚做了山水书系列作品,旋转的书(画)页有一种万物转化轮回的意味,这种意味如同被庄生捕捉到的蝴蝶: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山水计划127 36x28cm 纸本水彩 2015
2
张志刚的作品颇有禅味,说到禅,就不得不说到他在大学阶段对他影响颇深的一位老师。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心理上还懵懵懂懂。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老师是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刘永刚老师。”
“记得当时他上的第一节课是静物课。那天早晨刘老师比较兴奋的抱了一大捆植物花草,花花绿绿的。然后放到了教室的地面上。让学生们观察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再画。”
“我觉着终于可以画点有意思的了,平时我们都是画瓶瓶罐罐,还有石膏像。当时大家都在忙着找角度了,根本就没有考虑观察的事情。但是没想到十分钟之后,刘老师的一个举动让我们所有人都懵住了——他把所有的花草统统都扔到了窗外,然后说:‘现在开始画吧!’”
这件事对张志刚的影响持续到今天。2014年张志刚在北京宋庄又见到了刘老师,当他说起当年的那堂静物课,刘老师也很快回忆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比较懵,对象都没了让我们怎么画?仅凭记忆吗?那会我们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问刘老师。”
“那个课程,大家都是硬着头皮画过来的,但是全班整体效果却是出乎意外的好:每个人画出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风格迥异,不是那种面对面的常规写生认知,更多的是内心感受,或者直观的印象,或者记忆里有的东西。”
“有象禅宗直指人心的意味,”张志刚说,“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绘画的认识和方法上的惯性。原来上课画写生还能这样。”
这件事,在张志刚心里变成了永久记忆。
山水计划173 500x200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7
3
张志刚说自己多少有点宿命论,这个说法跟他的好运气有关。
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选拔,张志刚画了一张油画参选。本来他也没抱多大希望:想想也是,他一个才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后辈,在广大的应征者中脱颖而出的几率是很小的。
结果他竟然真的就入选了——他的作品被妥木斯先生看到了,一位非常正直,非常有影响力的前辈艺术家,作为评委之一力排众议选了他的画。
“第一次参展,就进了全国美展,回想起来真的是运气爆表了。当然也跟我表现手法有关,那会儿我画的是草原题材,但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个人独特性。”张志刚说,“接下来我又参加了各种展览,各种奖励也都拿过。如果我一直那样画下去,从参展的角度可能也是可以的。”
但是从96年开始,张志刚就觉得不对劲,很快他就放弃了让他声名鹊起的题材,因为他觉得草原只是一个题材,那既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也反映不了他的内心世界。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两次到北京进修,他都在寻求可能性的突破。
山水计划248 36x28cm 纸,茶水 2018
山水计划194 200x90cm 布上丙烯综合材料 2018
4
2012年,张志刚入选了北京上苑艺术馆的“国际创作驻馆计划”,当时和他一起驻馆的四十多位艺术家来自全球的四面八方,交流的频度可想而知。
“我们那一届用绘画语言来表达的人数最多,年龄也普遍接近,所以交流起来也很通畅。当时和我同住的邻居是重庆的向强。”
“当时与向强和很多艺术家交流艺术是比较频繁的,我做了很多思考,也吸取了向强很多的艺术建议。”
不久之后张志刚的画面就完全变了,和以前画的完全不一样。做了大量的减法之后,画面上留下来的痕迹,就是张志刚心心念念的山水。
“上苑可以说是我艺术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张志刚因此对艺术馆充满感激之情。
2012至2020年,从“山水计划”到“痕迹”,从“山水折页”到“山水书”,对张志刚来说,此山水早已非彼山水,此山水也仍然是彼山水。
“对我而言,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去感受、去理解和体验。体验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体验生活本身,体验眼见的与心得的,体验此时此刻。一切皆山水,境由心造,物心一体,便是世界。”
山水计划244 55x60cm 布上丙烯 2020
查看2727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