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新闻 > 艺术活动
《分形·走线》—肖毓方个展9月2日在上苑艺术馆举行

[2012-8-27 11:54:58]


分形·走线肖毓方展9月2日在上苑艺术馆举行

 

 

 

览主题:分形·走线肖毓方个人作品展

策 展 人:成浦云

艺 术 家:  肖毓方(上苑艺术馆2012年驻馆艺术家)

       市:   北 京

       构:  上苑艺术馆

       织:  上苑艺术馆——程小蓓

展览开幕:201292日下午四点

展览时间:201292----201299

展览地点:上苑艺术馆

行车线路:京承高速12出口>右拐过水渠西行2KM>良善庄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北京市怀柔区桥梓艺术公社)

联系电话:010-60635299  60635757

 

展览前言:
                                                     成浦云
  
      肖毓方的创作目前依然集中于重彩这个线索,重彩这个小分支本是林风眠、彦函、丁绍光等国画革新派的成果,衔接的是西方色彩学而非中国传统国画的“丹青”,同时,重彩的锋芒直接针对中国的“写意”;另外,重彩的一个常用前缀“工笔”是一个造型概念,而肖毓方又在色彩的运用中呈现了这样一种态势:书写性挥洒让用色的面积更随性,因而“色”的分量感和扩张性高于一般的重彩。如果说重彩之所以从传统的“工笔重彩”中分离出来,主要是受到西画的影响,那么肖毓方重彩之后的“大色”,似乎又回到了中国传统笔墨的书写。重彩虽然是肖毓方作品的一个原点和支撑,但在肖毓方的笔下,“大色”之后的重彩,已经在他的绘画谱系中划出了一块“自留地”,表现在三点:一,他的大色重彩不同于传统工笔重彩对造型的准确性描绘,也不是现代重彩对色彩的强化,他用于勾勒块面的线条体现出了书写的果断和直接;二、即使是块面的铺陈,也不是重彩画式的谨慎和均匀涂抹,而带有涂鸦和漫画的率意;三、块面的率意和边廓线的随意,在画面单元之间预设了一个宽松的过渡带,这种块面间的模糊过渡,又为密集的满幅画面留出了一种中国式通透。
       “自相似性”是分形理论的关键词。沙漠、海岸线是在“自然”这个力场作用下成型的整体式样,从这个整体式样中任意选取一个很小的局部放大,会发现这个局部和整体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把肖毓方的创作体系看成一个整体,重彩、淡彩和几近无彩的线描看成是不同的局部,就会发现,这些“局部”经同一个线索的贯穿,重彩、淡彩、线描会彼此相似,这条不是刻意安排的线索能是什么呢?自然界的分形规则只取决于自然这个力场,人为因素——另一个力场的干扰会破坏自相似性,肖毓方正是因为没背负过学院、美协之类的包袱,也不涉及市场、圈子这样的江湖,还勤于阅读和思考,凭借多年对艺术的赤忱,逐渐清理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线索,这条线索只是为自己圈定了一个场域而没有为自己画地为牢,同时,又把许多和艺术以及和自己无关的东西都挡在了外面。
       正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他拥有了作为自由艺术家的权力,在这样一个个人权力所属的自由空间里,他的“大色”也就既不囿于一般意义上的色彩,也很难被重彩的西化线路规定,色彩疆域的自我设定,色彩边界线随心所欲地划分,使色彩的驰骋和漫延走向“大色”,这成了肖毓方的个人机制,也构建了属于肖毓方自己的绘画坐标。因此,当肖毓方从重彩到淡彩,再到近乎无色的白描式“水”彩,都能看出块面经营和线条驾驭的自信和游刃有余。例如《牛郎织女》和《温情》,除了浅褐色底宣和区区几笔赭石,几乎无“色”可言,但是,用游丝线分割出的块面,依然涨溢出重彩的饱满和充实,无论“色”的有无或浓淡,一个由“大色”填充的心理气囊依然会把空间撑得很大很满,同时为这两件作品的小情调母题平添了新的审美出口——没有衣着、五官、表情、化妆等烘托点染和符号指向,但《牛郎织女》和《温情》中依偎缠绵的男女,却既可以看成是天界的神欢,又可以看成是现代都市阿哥阿妹的偷情,这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呈现,这种呈现方式,现实中没有,也是任何文字所不能描述的,它只能由艺术家的画笔完成,肖毓方有幸成了这样艺术家。

   

北海牧    35×136

 

出关  96×96.

 

地狱之舞--71×75

 

欢喜   99×99.JPG

 

送子  96×96

 

 

温情   68×68cm.

 

牛郎织女2  35×136.

 

 

参礼  34.5×136

 

佛缘  68×136

 

人道中

 

作者后记:

 

       绘画之于我,其实就是一种当下的体验和表达。

我的作品,常常会有人用不同的概念来界定、来评说,比如当代,比如传统等等。我想,对于绘画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以及表达方式,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历、个体的体验都不尽相同,何必以某种形式来束缚自己的心灵和自由的表达呢!人们的创造性经常被“专业化知识”所主宰,植根于自然的灵性不断被人为的知识分割所消解,难以看到世界整体联系的纽带。在这个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冲击与混合为特征的时代,尤其如此。

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在上苑艺术馆的驻馆,使我“另起一行”了。在这期间我对几何学中的分形理论以及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分形几何是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其概念是由曼德勃罗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的主要思想是说,在不规则现象表面所呈现的杂乱无章的背后仍存在着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放大过程中呈现出的自相似性。基于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各门自然科学总是把研究对象想象成一个个规则的形体,而人类"熟悉" 却无法描述的自然界许许多多真实的图形竟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与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相比,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复杂性。

世界是非线性的,分形无处不在,分形学科的诞生.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人们用分形的观点,重新审视自然物时,视野顿时开阔了很多。从分形理论的视野上看,我的作品不论是重彩、淡彩,都力图通过“线”的自由走动营造画面的气韵,不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而是以线的铺排充分表达出某种内在的风神。它营造的是一种个体体验的幻觉感,将人的想象、情感等诸多因素引向更为自由和宽泛的彼岸。

    在东方绘画里,线是感情的媒介,画家凭借线条表现对象的精神,传达主观的情感,线条运用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到后来的十八描,特点是借物抒情。中国绘画的线是长于抒情的,笔的挥洒处,线的显现就是画家的个性、情感的外化。线条的表现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本身的变化。由不同线型及用笔产生的线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等变化,一是由线在画面上的安排组织、疏密、长短、取舍、前后穿插等,表现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两方面的结合决定着线的整体表现力。如感觉和想象的造物,根据欧几里得几何学定义,两点之间的连接产生一条线。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它不是来自自然,源于物像,是非表现性的,无生命的,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线。

而分形几何所呈现的无穷玄机和美感引发人们去探索。即使你不懂得其中深奥的数学哲理,也会为之感动。分形几何使人们觉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上的统一,使昨日枯燥的数学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哲理,而是具体的感受;不再仅仅是揭示一类存在,而是一种艺术创作,分形搭起了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中国绘画是强调通过物化显示出哲学上的最高境界。也是以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乎自然来体验物化。它虽是哲学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正是在这一点上与分形理论有着天成的契合点。我坚信,在分形的思维中以线来体验、融通个体生命与博大的宇宙,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必然会充分地显示出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查看29209次

上一篇
五位中國女性藝術家(肖鲁、孙钧钧、崔岫闻、何成瑶、蔡锦)作品展《心塵》
刘东路的“金属时代”《上苑驻馆艺术家访谈录》之三
美国印第安诗人Amalio Madueno 诗一组(梅丹理译)
谈画家弗里达·卡洛(翟永明)
肖毓方&张志刚-​上苑2012驻馆艺术家访谈系列《如是我闻》1
下一篇
李天恩作品展《舞台阶》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女性主义——李建群访谈
舒婷:当今诗歌创作比80年代诗歌写作更纯粹
《崇尚之惘》张利军作品展Zhang Lijun solo exhibition
毛新国油画展《到达时间》Arriving Time Xin’guo Mao’s Solo Exhib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