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新闻 > 艺术活动
上苑艺术馆编年史

[2019-7-29 0:08:11]



“国际创作计划”年展事年表

2019年

入选来自27个不同国家的60位驻留艺术家。

2018年

入选61名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家。

2017年

从47个国家1713名申请人中优选了58名艺术家,诗人、音画家、雕塑家、行为……入馆驻留 。

2016年

有7个国家与地区的38名艺术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行为……齐集一堂。

2015年

从1207位申请人中,遴选出51位中外艺术家驻馆创作7个月。他们彼此有殊异的美学趣味、思想观念、地域特性、个人性情……,他们分享创作经验,但却独自在自己的世界中,完成带有他们个人艺术特点的优秀作品。年度大展荟萃了本届中外艺术家在馆创作的代表力作。

2014年

选取出了51名驻馆艺术家,从事为期七个月的驻馆创作与交流,展览饱含创意行为、装置、表演等多样而开放的艺术形式。

2013年

从673名申请人中,经过艺术委员会及往届驻馆艺术家在12月份集中投票计票后,选取出了40名驻馆艺术家。

2012年

入驻艺术家48位,包括架上油画、水墨、纸上、装置、影像、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其中2011年续留艺术家4位,国际交换艺术家10名。


上苑组织了26场个人作品讨论会。作品幻灯演示,艺术家现身说法,与会者各抒己见;


主办了9场艺术家小型个展,3场群展,1场户外展暨工作室开放展,1场水墨现场实验;为个展、群展提供了十多篇独立评论文章支持;由驻馆艺术家自己组织的创作访谈,梳理了到上苑艺术馆来创作的思路;联络、参与、促成两个驻馆艺术家的馆外个展。

2011年

入驻艺术家约30人, 2011年“国际创作计划”驻馆艺术家第一次见面会上各位相互认识和自我介绍,艺术执行委员们也对今年的艺术活动进行了规划和探讨。10号,我们举行了“春季情诗诵读”会,一百多名来自各地的诗人、艺术家、摄影家、收藏家到达上苑艺术馆。4月8号——4月26号每天晚上7:00开始进行个人作品交流会。

2010年

入选2010年驻馆艺术家名单34人,方诚、姜志平、赵玉强、李文光、张照会、张沁、常跃泼、吴祖光、郭盖的作品,获得了上苑艺术馆捐资人刘丽安、黄小红、裴纯、刘新等人的青睐,由他们收购后再捐赠给上苑艺术馆。

2009年

本次申请“上苑艺术馆09国际创作计划”的国内外艺术家共有273人,其中进入候选的有52人,由艺术委员会成员及往期驻馆艺术家从中选取投票15-20人为09年度的驻馆艺术家。

2008年

第二届上苑艺术馆07-08创作计划入选艺术家:油画、雕塑、水墨等艺术家21名、语言文字艺术家4名、听觉艺术家3名、多谋体及影像艺术家2名。十四位参加“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计划”的艺术家及上苑村艺术家,获得08创作经费。各受赠艺术家将于08年3月17日前后在北京昌平接受美籍华人刘丽安女士亲自赠与。各获赠艺术家的共同理由是:不为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存状态而放弃自己对艺术的真诚。

2007年

入选艺术家窦良羽(水墨)、付小明(油画)、弗兰克(油画)、黄珺(观念摄影)、姜志平(油画)、栗月(雕塑)、王山山(陶)、席华(装置)、袁亮(陶瓷)、邹时丰(油画)、张广辉(油画)、朱立波(油画)……


     上苑艺术馆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综合艺术驻留机构。倡导以“具有创造性与诗性语言特质的,和艺术家生存的现状相关的生命体验作为创作准则的艺术创新”的艺术主张,去发现在野的优秀艺术创作。并从2007年落成至今的十多年光阴中,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衰,也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


——执笔:牟骏

01300000047378129763010333800_s.jpg


程小蓓,诗人、作家、艺术活动策划人,上苑艺术馆艺术总监、上苑国际创作计划执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从医的同时,创作出大量诗歌作品,出版诗集《热爱生活》、《一支偷来的笔》、《她跑进跑出》。1997年开始写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无奈的生命》、《你疯了!》。


创始人说:

“这里原本就有100来位诗人、批评家和艺术家居住,很早就有一个艺术圈子。后来,许多文学艺术界的客人和朋友到上苑来,都觉得这里不错,空气清新、阳光灿烂。有朋友找到我,希望也能在这里寻到一个地方居住和创作。就这样,我无意中充当了一把组织策划人。从2000年开始找土地,在三个区(昌平、顺义、怀柔)、四个镇、N个村与当地领导进行谈判磋商,前后签了4次合同,有八位律师参与了合同的起草和审定。最终才选择了现在这个背靠燕山面向华北平原的地方。有风水师说,我们艺术馆目前所在的这个小山坡是佛爷手里捧着的香炉。

我们想使中国的艺术家、诗人们有一个集中的,像自己家一样的地方,可以完全独立地生活、创作和思考,能像主人一样接待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没有障碍和心理压力地进行交流。

我国的艺术家常常被国外的机构、基金会邀请去他们的地方做创作,像寄人篱下的食客。现在有了这么大的艺术馆和公寓,我们现在可以请国外的优秀艺术家来中国创作了。这是我们决定发起建设上苑艺术馆的初衷。”

微信图片_20190730123259.jpg


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700平方米;可对外展出的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对外接待食宿部份总面积:约3100平方米;

上苑艺术馆(桥梓艺术公社)是由二十一个原创艺术建筑、艺术家工作室、文学会所、美术展览厅、排练厅、图书馆共同组成。从2000年开始,发起人程小蓓与一群诗人、作家、美术家、建筑设计师在北京的北边燕山脚下寻找、策划组织、设计到动工建设,历时七年,于2007年底落成。所有建设资金没有商业投资、没有政府投资,全部资金来源于艺术家自己筹措,以及一部分社会艺术爱好者的捐赠。

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驻上苑艺术馆的艺术家包括:油画、雕塑、水墨、装置、行为、舞蹈、诗歌、声音艺术、音乐、多媒体、影像、舞台……等,由上苑艺术馆免费提供二层搂房一百多平方米左右独立的生活与创作空间,另外有图书馆、作品讨论空间、两个大展览厅、露天电影活动场地、餐厅公共空间、无线网络……6000多平方米,均免费提供给入选的驻馆艺术家,在北京进行为期七个月(每年的4月初至11月初)的创作与交流。

我们倡导“具有创造性与诗性语言特质的,和艺术家生存的现在相关的生命体验为创作准则的各类艺术创新”,发现在野的优秀艺术创作者。跨界的艺术交流能使在馆创 作的艺术家们,从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吸吮原创力,从而扩大视野、刺激感观、完成对自己的挖掘与发现。


  

历年展览:


2007


  1. 1.  开启第一个年度的艺术驻留——上苑艺术馆“国际创作计划”:


    clip_image001.jpg

首年迎来世界各国的艺术家23名。


  1. 2.  为十四位优秀驻留艺术家获得“刘丽安艺术奖”及创作经费:


在07-08两个年度中,共有568名申请参加上苑艺术馆国际创作计划,从80名候选人中,以不计名投票方式选出了30名驻馆艺术家。并有25名包含上苑艺术村在内的艺术家,获得08年创作经费。各受赠艺术家在北京上苑艺术馆接受美籍华人刘丽安女士亲自赠予。


clip_image003.jpg


上苑艺术馆组织策划及创建人程小蓓首先致辞并介绍了各入选艺术家简介。刘丽安以艺术创作期待者的身份发言,对驻馆艺术家们寄予了感情深厚的期望。著名音乐人颜峻和他的合作艺术家李增辉表演了他们的实验音乐。在著名诗人肖开愚的主执下,王家新、宋琳、孙文波、蒋浩、姜涛、西渡、林木、成婴、阿紫、秦晓宇、王艾、周瑟瑟、安琪……等二十多位诗人朗诵了他们自己的诗歌。会场气氛热烈。


clip_image004.jpg


到会祝贺的人中还有著名评论家李陀,《新周刊》北京首席记者胡赳赳,批评家何三坡,批评家夏可君、中央电视台《文明与创造》编导周瑟瑟、《诗歌月刊》主编老巢,《美术周刊》记者徐家玲,《青年文学》编辑记者诗人唐朝辉、柳宗渲,08奥运火炬设计师廖伟,85新潮重要画家王毅,多家新闻媒介、艺术类网站、艺术品收藏家、画廊老板、及上苑艺术村的艺术家参会。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区政法委书记李树江、著名批评家朱大可、崔卫平、朱朱、作家残雪等也来电向艺术家们致意。


clip_image006.jpg


  1. 3.   上苑艺术馆程小蓓主执和组织诗歌活动:


 《大话中国当代诗歌》王家新、程光炜主讲《诗歌写作中的心理年龄》。徐德凝、张岩松、梁小斌主讲“社会转形期的诗人生活”及“诗歌的传统”。西川、西渡主讲《关于诗歌的声音》。宋琳、杨小滨主讲《不会被时间消解的诗》。孙文波、敬文东、姜涛主讲《诗从地下到地上》。崔卫平、周瓒主讲《诗从纸上走入电子》。

这个活动原本是在“上苑艺术家基地”——上苑艺术馆、创作中心、作家公寓等建立起来后,所要搞的常规活动之一。半年前筹划的内容是《诗和画》,想将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华人艺术家(作家、画家、批评家等)邀请来做定期访问交流创作,同时就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作一些深入的讨论,然后结集成书出版。时遇《中国诗人》主编魏胜吉先生,他建议在“上苑艺术中心”未建成前可以先到辽宁省搞一次。于是在讨论筹备的演变过程中,就变成了现在这个纯粹的诗歌议题会了。



2008


  1. 1.  开始为全国的美术教师开放暑期的美术展示与交流,免费提供展览厅与住宿:


给有艺术创作愿望的教师一个展示地与刺激场。在云集着音乐家、诗人、批评家、画家、影像多媒体等众多艺术家的上苑艺术馆中进行有效交流,从各种艺术创作中吸聚原创力,在展示教师优质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扩大我们的视野、刺激我们的感观、完成我们对自己的挖掘与发现,相互促进并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提高全民审美意识,减少未来中华民族美学缺失,请从教师们的工作开始,让娃娃们从小就具有审美意识与美学价值衡量。仅限语文、美术教师,国内每期20人。年龄不限,学历不限,地区与民族不限。



  1. 2.  贾方舟在上苑艺术馆的座谈纪要《贫穷是现在的敌人,富有是以后的敌人》:


clip_image008.jpg


驻馆艺术家现在这么年轻,而且作品都有自己的面貌出现,没有像学院出来的那种千篇一律,现在都看不到,这一点非常好。

我们年轻人为什么要到上苑艺术馆呢,如果你有钱买画室就不用到这来了。现在能够给大家提供这个机会,能够提供一个免费的大家聚在一起画画,讨论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沙龙,对每个人的处境都有好处,这样聚集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就是互相交流,能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跟你一个人闷在家里画画完全不一样,这创造了一个氛围,创造了一个客观的环境。这个氛围就是你对我来说就是环境,相对的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大家十个人在一起,对于我来说这九个人就是我的环境,这个环境很重要。


  1. 3.  岛子在上苑驻馆艺术家08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clip_image010.jpg


我觉得是一个"异托邦",乌托邦还是有一个共同理想,一种集体追求,但是"异托邦"就是在一个齐一化、模式化的社会寻求一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尊重每一个体,每一创造主体,每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去寻求他们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因为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从新世纪以来,其实已经走向一个挺糟糕的状态:一个是官方推行的艺术产业化,另一个就是前卫艺术精神正在被资本强权消抹掉。当代艺术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个是按照一种生产模式来进行创作,这种生产模式一方面是市场,另一个就是艺术史遗留的能够生效的风格迅速模式化。所以我今天来感觉很高兴,其一是这里没有一种按照当代艺术模式去跟风的习气,其二就是这里的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有很认真的创作态度。


clip_image012.jpg


  1. 4.  夏可君在上苑艺术馆主执作品讨论会


clip_image014.jpg

庞智卿《hummer—温柔的心》120x180布面丙烯2008


在这个商品时代是物质性,这个时代的精神更多的不是在人性里面体现出来,而是在物质性,谁能把物质画好,物、物体、实物、呆物、无生命的物谁画的好,去挖掘里面的精神性,更难也更好。中国当代艺术从玩世,卡通,波普艺术形式都要式微下去的,中国真正的当代艺术是在未来的10年、20年有可能性。就是怎么可能在绘画的本体语言上,让西方的眼光一看觉得他们没画过,他们画不出来。我现在的眼光不是当下的眼光,我的眼光是两个:一个是西方后现代非常挑剔的眼光,因为西方艺术史非常复杂,进入大学一讨论别人画过,就打住吧;其二,就是古典的眼光,我下了大力气研究传统的水墨艺术,怎么把古典的眼光带到当下来,跟古典的精神气质相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一个期待。


clip_image016.jpg

庞智卿《挖掘》80x100cm综合材料2009


  1. 5.  可视的音乐&可听的美术晚会


clip_image018.jpg

4月12日晚在北京上苑艺术馆举行了一场“可视的音乐&可听的美术”艺术晚会。由上苑驻馆艺术家:来自日本的音乐家Marqido和来自韩国的艺术家itta演绎实验音乐。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演出达五百多场,在实验音乐领域里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次演出的曲目是他们来到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的新作品。由影像艺术家黄珺以及其他来自大陆、台湾各地的艺术家在音乐声中,用笔记本电脑和光影将音乐视觉化,另外音乐家也根据画家的图案即性发声。在音乐的可视性以及绘画的可听性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当晚由音乐家、画家、影像艺术家共同完成了一场完美的听觉与视觉的“盛宴”。


  1. 6.  上苑2008驻馆艺术家作品展《当下——野外的声音》 NOW a field voice:


参展艺术家:鲍成福、党保华、丁仁荷、付小明、黄静远、黄  珺、黄璐莎、姜  靖、姜志平、李 蕤、李祥震、栗  月、丽  莎、刘高兴、庞智卿、宋智惠、王  凡、文  皆、许章伟、闫  锋、张广辉、张穗扬、张晓童、张志刚、赵木头人、周宇光、朱立波、邹时丰


clip_image020.jpg


  1. 7.  十三名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不见免子不撒鹰》


clip_image022.jpg


clip_image024.jpg clip_image026.jpg 


clip_image028.jpg 


2009


  1. 1.  高名潞关于“新野性画派”,部分上苑驻馆艺术家作品与之对应:


高名潞于2009年参与到上苑艺术馆的“国际创作计划”项目中,在每年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申请者中,为我们选择优秀的驻馆艺术家提供了宝贵意见。高名潞早在1985年前有文论“新野性画派”:

它的精神追求与艺术特征,可由两方面来看∶ 其一,以个体生命本能为中心,并视之为艺术的动因.批判人化自然对人性的褫夺,发掘出原始人性,以求得自然本性在“愉悦学”意义上的协调平衡。……其二,由此,他们的艺术特点便是“发泄性”、“游戏性”、“表现性”、“整一性”……。语言形态分析为5个具体特征: A、非时空的物象组合;B、内在结构的重建。C、富运动感的原色运用。D、原始图腾的虚拟。E、新理性的辐射。


clip_image030.jpg

丽莎2007年-两个胖女人-玻璃钢雕塑-65x40x30cm


clip_image032.jpg

程毅《无相之似象040713》80X55cm 纸面绘画


clip_image034.jpg

白也夫《若即若离》38.5x47.5cm 水墨宣纸



  1. 2.  上苑艺术馆作为非盈利艺术机构受邀参加成都双年展:


clip_image036.jpg


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定于7月28日在世纪城新会展中心2号馆开幕,8月28日闭幕。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馆长冯斌出任艺术总监。本届双年展由“主题展”、“新人特展”和“中国非盈利艺术机构文献展”三部分组成。共120位参展艺术家,其中“主题展”邀请70位艺术家参展,“新人特展”部分展出50位艺术潜力新人的作品。本界双年展的策展人是: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和邹跃进先生。

“成都双年展”跟其它双年展一个基本的不同在于它完全是一个民间的活动,没有政府参与,是民间投资,民间组织。它和“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都不一样。 


  1. 3.  上苑艺术年展《独处山中,我行我素》之仲秋诗歌音乐雅集:

        

组织策划:程小蓓  冷霜 李昶伟晚会 

主  执:胡续东(诗人)

原创 歌曲清唱:清平(诗人)

民族 舞蹈表演:崔卫平(批评家)

笔记本电脑表演:王凡(声音艺术家)

演 唱组 合:吴浩宇(原创歌手)、冯言(原创歌手)

影像制作与投影:方诚(画家)、赵玉强(画家)、于雷(摄影家)  




clip_image038.jpg

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四驾马车——胡续东、朱靖江、冷霜、许秋汉一改往日的学究气,放歌于“上苑艺术馆”的夜空之上。


clip_image040.jpg


声音艺术家王凡和画家赵玉强,合作了一场极端刺激大脑皮层高敏感区的视听节目-“粉碎的虚空”。二十五分钟的节目,演出不到六分钟,就有女观众不能承受,冲上去切断了演出。事后王凡说,这很正常,他的音乐常常会让一些敏感性很强的听众受不了,他要实验的音乐就是要挑战人的听觉极限。


  1. 4.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Dr. Brown及艺术系主任Prof. Johnston来访:


clip_image042.jpg

开展了双方互派艺术家进行驻校(驻馆)创作交流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确定了从明年开始上苑艺术馆每年选排两名驻馆艺术家前往威斯康辛大学文理学院进行为期16周的学习与交流计划。


clip_image044.jpg

Dr. Brown、Prof. Johnston、刘丽安在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诗人梅丹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一、二号展厅的美术展出,每一位艺术家都在自己的作品前与客人们进行详细的探讨与交流。



2010


  1. 1.  上苑艺术馆主题活动:女诗人-蓝蓝谈《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clip_image046.jpg


蓝蓝采用了通俗的演讲方式,她大量例举了一些诗为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好诗。对于非诗,蓝蓝也选例了一些顺口溜及一些伪诗来说明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诗。有些是对诗的歪曲,有些是对诗不严肃的歧议……到会的大多是一些视觉艺术家,他们分别起来诵读了蓝蓝例举的那些诗歌。会场气氛活跃。


clip_image048.jpg


  1. 2.  上苑艺术馆与外国艺术机构合作:


     程小蓓受美国威斯康幸大学邀请,将于4月前住美国。此行将着力推介上苑艺术馆和驻馆艺术家,促进更多的美国艺术院校、艺术机构、画廊……认识我们,并能与我们建立更多的合作与交流。这是程小蓓此行的愿望和目的。


clip_image050.jpg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项目开发主任Jill Greenhalgh、程小蓓、国际交流项目主任Brent Greene,艺术系主任Johnston教授


clip_image052.jpg

明尼苏达美术与设计学院校长Jay Coogan、程小蓓、明尼苏达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Patricia Briggs


clip_image054.jpg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Jay Coogan与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Tony Jones一行,来到上苑艺术馆与程小蓓洽谈了关于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及芝加哥艺术学院想到相互交换艺术家的可能性,双方都有意愿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艺术家,应该开展一些民间的有意义的艺术交流。


2011


  1. 1.  北京上苑艺术馆6月12日大型艺术活动《在野外》: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c2MDUzMjM2.html (视频)


  1. 2.  波兰艺术家Ludwika Ogorzelec大型装置作品展出:


clip_image056.jpg


Ludwika于1983年从波兰弗罗茨瓦夫艺术学院取得雕塑硕士,并于1985年赴巴黎深造。在这里她接受Cesar的邀请在他位于L’Ecole Nationalle des Beaux-Arts的工作室一起工作,发展她在波兰创作的“平衡器械”循环作品系列。因为Michael Brenson在《时代》杂志中对她的称赞,路德维卡的作品逐渐受到国际的关注和认同。

她的雕塑作品曾经在纽约、瑞典、希腊、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波兰、日本等地展览。她一共举办过55次个展和策划超过50个群展。并获邀参加16个大型研讨会于艺术家驻场计划。最近,她的作品在10处公共空间展示。在2007年,她凭着优秀的作品,得到波兰总统颁发波兰国家荣誉勋章。她的展览被许多国际艺术期刊介绍,收录余100篇报道,她同时入选Elzbieta Dzikowska编撰的艺术史书《50位最重要得波兰艺术家》中。

近25年她把创作纬度跨越世界,透过持续进行的国际艺术项目“空间结晶作用”与各地观众互动。


clip_image058.jpg


clip_image060.jpg

《空气结晶》

clip_image062.jpg

clip_image064.jpg

英文《中国日报》对雕塑的报道


  1. 3.  舞蹈排练厅7月2日下午三点蓬莱舞团原创舞剧《木条箱》首演


施晓娟与她的“蓬莱舞社”原创舞剧《木条箱》,在上苑艺术馆经过一个多月与意大利籍优秀艺术家Paola一起创作与排练,于2011年7月2日下午三点在上苑艺术馆舞蹈排练厅首演。木条箱:在全神的感受过程中,鸟儿鸣叫,、流水、岩石、人、情感、希望……平平常常的表象之下蕴藏无限的生机。这一视角的选择与当代社会的习惯形成对比:现代人沉湎于城市的喧哗,忽视了真理其实就存在于身边看似平凡的事物之中。

倒置的目光往往带有讽刺的意味,每人每日正在经历的现代文明受到了反观。

喜悦来自对事物的感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动觉),进入事物的本体,感觉事物的全新特点,是舞者的理想所在。

我们不是在创造自然,而是在发现和寻找一条回去的路,而它一直都在那里......

希望参与创作的各国艺术家用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来诚实呈现一台有关于一切与自然相关元素的舞台表演作品,还原一个自然原本存在的客观面貌。

本次创作尊重各艺术家创造力的平等性共同创作,尊重各位艺术家不同观念、不同文化背景、地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文化交流,寻求创作的启发性、真诚探索性、鲜明个性与人类共性的融合,注重团队配合的精神,相互促进、激发,为追求艺术的本质而合作。


clip_image066.jpg clip_image068.jpg clip_image070.jpg 


2012


  1. 1.  上苑艺术馆与印度果阿邦艺术基金会建立交流项目


经过上苑艺术馆负责人程小蓓与印度果阿邦艺术基金会的艺术家Theodore Mesquita先生、印度政府文化部新德里艺术家Rajan Fulari先生的共同努力,双方成功确定了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家交换计划。


clip_image072.jpg

Malcolm先生在他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别墅中热情接待了两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


clip_image074.jpg

 clip_image076.jpg 

参观印度画家Mesquite先生画室



  1. 2.  《迷宫》装置与现代舞艺术展-在上苑艺术馆


由美国华人艺术家、美西易经学会会长黄瑞瑶女士设计并投资兴建的“易经八卦九宫迷宫”,于2012年5月完成建造。该装置与现代舞艺术家一起在2012年5月27日,在北京上苑艺术馆向公众开放,开放仪式上有现代舞展。舞者位蓬莱舞社艺术总监施小娟。

clip_image078.jpg

clip_image080.jpg

clip_image082.jpg



  1. 3.  上苑现场艺术与工作室开放展《定而不确 不定而确》


在树林里办一次怀旧的的展览是“确定”的,放着几千平米的美术馆不用而主动选择树林,又是在“确定”之外寻找一种场地的“不确定”;一番寻访发现,树林虽然很多,却又都办不了展览,“确定”中又有了“不确定”;但这个展览还不能再回到上苑艺术馆的美术馆里面被“确定”成为一个普通的展览,因为现在北京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展览场所多如牛毛,展出的东西也是泥沙俱下,实在不缺荒郊野外的这么一个展览。

于是,这个展览被放到美术馆的外面,既然置身于非艺术展览场所,艺术家在这个场所展什么、怎么展也就不能被“确定”了,一切只有在展览开始后才知道。这个展览甚至不能称为“展览”。

这年头,我们只能关起门来自己确定自己,但更多的时候还要絮絮叨叨地怀疑自己,把已经完成的自我确定打破;偶尔也被被别人确定,但这种确定除了万幸、侥幸,还有可能是不幸。

定而不确  不定而确——这是今天的艺术。


clip_image084.jpg

围着篝火跳舞

clip_image086.jpg

波兰艺术家从村子里拉了一车拆房的破砖,这是她的作品,你能理解吗?如果你领会了,你就是杜尚。

clip_image088.jpg

一边创作布展一边歌舞的人们


  1. 4.  波兰艺术家Urszula Wilk《线》大型油画展


线:一幅六十米长的画就像一条线、一支画笔在空间中留下的印记。

当我们夸张地看,一个人可以发现,在那个黑白的无以计数的绘画世界,画家的手印与脚印,草与叶子的碎片都被画所吸收。

那线条——画,迎合了上苑艺术馆建筑的几何形式,并且改变了空间中绘画的尺寸和观感。光线与影子参与了创作的过程。空间、空气与地形是它的框架,由此那些线条因穿过它们而使其更完整,移动的线条置换并成为这个场景中的一个基本元素。

一条(如上苑艺术馆四处不断建造中的)红砖线,每天都一点点地在变长,直至无穷。

线——普通、不普通


clip_image090.jpg clip_image092.jpg clip_image094.jpg


  1. 5.  2012年上苑驻馆艺术家年展《一片麦田》


clip_image096.jpg


2013


  1. 1.  上苑艺术家前往美国进行交流与美术作品展:


clip_image098.jpg

上苑艺术家的作品展与交流活动,在纽约洲立大学图书馆进行


上苑艺术馆的驻馆艺术家们,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分校校长Terry Brown以及洛杉矶"美国东方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于10月22日-28日在美国纽约及洛杉矶分别举行艺术作品的展览与艺术交流。纽约洲立大学校长弗雷多尼亚分校、视觉及表演艺术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以及学校师生,还有中国留学生和艺术爱好者参与了活动。


clip_image100.jpg

大学校长Terry Brown女士也参加了上苑艺术家在他们学校进行的绘画互动活动


clip_image102.jpg

展览现场


clip_image104.jpg

艺术家们展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技巧,还在一幅长卷上画上了抽象的山水,观众在艺术家的鼓励下一同完成了这幅作品。艺术学生,前来参观的师生和儿童,甚至学校的行政人员都参与到长卷的创作中去,现在它被展示在大学图书馆的一个展柜里。


clip_image106.jpg

美国《领袖》报,报道上苑艺术馆访美艺术活动,刊登于2013年10月30日


  1. 2.  北京大学有初学社与驻馆艺术家诗琴书画互动会:


有初学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以研究古典文学中的明清小说为主、兼及宋词、元曲以及宋元话本小说研究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组成,在刘勇强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近十年的读书、讨论、研究、创作活动。老成员已经成为活跃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前沿的青年教师、研究员,新成员还在不断加入。


clip_image108.jpg



有初学社与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的交流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术报告


题目:中国画背后的中国文化


报告1:古代山水画中的“携琴”因素

报告人:林莹(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级直博生)

报告摘要:“主仆出行”指在整幅作品当中,以一位主人加上一位或多位仆人为主要人物组成,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常见人物构图模式。 本文以携琴元素的加入为视角, 讨论这一构图模式。


报告2:中国画中的“舞台”与“剧场”

报告人:李远达(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级硕士生)

报告摘要:宋元时期,杂剧表演活动在社会各个阶层空前繁荣,与此同时,以杂剧表演场景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开始出现,并呈现出了多介质、多题材、多类型的丰富面貌。本文以表现不同类型演剧场景为标准对这一时期杂剧图像进行分类讨论。从“舞台”这一戏剧核心因素在图像中的存佚角度切入,对宋元时期杂剧图像进行重新清理与探讨,试图挖掘出隐藏在“舞台”缺失背后的舞台物质形态、绘画观念因素和社会文化心理三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进而对宋元时期“雅” 、 “俗”之辨这一宏大问题进行相对恰当和力所能及地探讨与研究。


第二环节:与驻馆艺术家交流互动的有初学社成员:


刘勇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明清小说研究专家,著作等身,主要研究《西游记》《红楼梦》。

夏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是在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互相译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知名学者。

阮氏明商,越南河内师范大学讲师,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作家、翻译家。

王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天天出版社编辑,负责儿童图书。

林莹,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古琴社社长。

朱锐泉,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刘紫云,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

李远达,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



2014


  1. 1.  2014驻馆艺术家亮像展开幕 —— 假面晚会


clip_image110.jpg


clip_image112.jpg clip_image114.jpg clip_image116.jpg 


  1. 2.  美国(行为)艺术家Aaron Lish<母之泉>作品呈现


clip_image118.jpg


clip_image120.jpg

作者在一旁见证并导演这场婚姻庆典

clip_image122.jpg

一拜天地,交换戒指

clip_image124.jpg

夫妻对拜

clip_image126.jpg

水中蜜月


  1. 3.  上苑艺术馆 自助式展览之“村落-院落”


不一样的开幕式:不需要策展人,不需要主执人发言讲话,看看作品,有问有答,大家席地而坐,啤酒、闭聊、中外文、加对付鸟语的各种手势。然,树叶花粉满天飞,更还有太阳在院子里。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方式。再合个影就更快乐了!

参展艺术家:车宝田、冯藏予、郭俊贤、柯墟、李庆军、李家瑞、任重远、王世君、徐亚奇、袁明、祝万水。


clip_image128.jpg 

clip_image130.jpg 

clip_image132.jpg clip_image134.jpg 


  1. 4.  “微景致”——上苑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大型群展)


“上苑”是北京上风上水的景地;“上苑艺术馆”是世界各地艺术精英的聚集地;“国际文艺联盟”是民营非盈利当代艺术机构-上苑艺术馆,运行多年形成的国际艺术家联络团体。

这里有一群尊崇自然,微风也能入画,心绪也能景致的艺术家,历经二十年的聚集,规模已成经典。

此次邀请展,为上苑艺术馆-国际文艺联盟独创的新兴展示方式:1、实地作品展——上苑艺术馆前台三层全面开放展示;2、微信作品展——用预展方式,不断推出入选作品。


展览日期

Time

2014年6月21日 - 2014年7月4日

June   21st to July 4th, 2014

主办单位

Hosted

北京·上苑艺术馆(怀柔桥梓沙峪口)

Beijing   Shangyuan Art Museum

开幕时间

Opening   Time

2014年6月21日, 16:00, 星期六

2014/6/21,16:00

策展人

Curator

程小蓓、奉家丽

Cheng   Xiaobei 、 Feng Jiali

参展艺术家

Artist

Bart   Vargas(美国)、白野夫、曹霖平、程小蓓、程毅、陈玉坤、 Dadi(印尼)、 David.B.Dobbs(美国)、岛子、杜红建、方诚、奉家丽、Guillaume(法国 )、高大蔷、郭玮、何庆源、胡昶、胡人伟、胡砚、Juan Sebastian(哥伦比亚)、金善、Ludwika(波兰)、蓝春雷、李创、李虹、李军、李士运、李天恩、刘晨阳、刘栋、刘辉、刘小伟、李小涛、罗瑶、毛新国、马少林、潘柬芝、潘龙、彭烈洪、邱予、秦娇娇、史隽、宋卫东、滕霄、田也、Wilk(波兰)、王涛、王铁军、王旭、温度、肖毓方、徐冰、许桂英 、解毅、于雷、杨萍、易国栋、伊慧、张洪立、张沁、张志刚、詹灵娟、郑泽新、郑志岩、植子瑜、朱东升


clip_image136.jpg clip_image138.jpg 


作品选登:

clip_image140.jpg

法国驻馆艺术家 Guillaume,《扪心自问(24)》,铜雕,10x15cm,2014

clip_image142.jpg

李军-《狗1》-综合材料-30x42cm-2007

clip_image144.jpg

曹霖平,《森林之歌》,凹版25,15x17.7cm,2012


  1. 5.  一天音乐节7月12号(周六)在上苑艺术馆


clip_image146.jpg


“杂音”是声东击西系列电子音乐专场演出。演出的电子音乐以实验为主,包括硬件电子噪音、电脑软件音乐以及多媒体视频艺术。“杂音”系列演出计划从2011年底开始,不定期举行。

“声东击西”是一个艺术交流的自由舞台。其系列演出主要以自由即兴音乐为主,兼实验音乐、先锋爵士、噪音电子。被邀请的乐手和艺术家主要来自古典乐手、爵士乐手、摇滚乐手、民族乐手、电子乐手、多媒体艺术家、先锋舞蹈艺术家。

我们将声东击西杂音系列演出肆纳入韩国著名的The House Concert音乐计划“ 2014 One Day Festival”

2014年7月12日,今夏我们计划将分别于中国,日本以及韩国三个国家同时举行将近150场以上的One Day Festival公演.届时,The House Concert衷心希望借由这样的特别计划,能够将音乐家和观众彼此的距离拉近.同一时间,来自不同国度的音乐盛典,让异国的音乐家,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间,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好。

并以此,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奏响新的乐章!



2015


  1. 1.  “从上苑到鸟巢”作品展


应鸟巢文化中心邀请,“文学艺术国际联盟(www.inlac.cc)”的上苑艺术馆成员多次前往鸟巢考查,结合鸟巢建筑设计出多个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方案。

装置与行为艺术方案:


clip_image148.jpg

“从上苑到鸟巢” 行为艺术方案- 驻馆艺术家集体作品

clip_image150.jpg

“从上苑到鸟巢”装置方案-植子瑜

clip_image152.jpg

《众生万象》装置方案 - 涂怀孝

clip_image154.jpgclip_image156.jpg

装置作品:常态01,王恺

clip_image158.jpg

波兰艺术家Ludwika Ogorzelec的装置作品概念


  1. 2.  欧洲三女画家作品展-阿琳(法国) 朱丽亚(意大利) 索菲亚(波兰)


clip_image160.jpg


这仨欧洲女艺术家于8月来到上苑艺术馆,驻馆三个月,天天与中国艺术家泡在一起,像海棉一样吸取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养分,调动她们体内的灵性,在同源的艺术世界中旅行,最终在东方这片大陆抵达画布。


clip_image162.jpg


阿琳(Aline Ivars) 从2008年开始,她参加了法国和欧洲的各类展览,现在是她通过美学方法来自省的阶段。她在巨大的画布上用油画颜料通过重力来构型,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来构建三维的空间。她可塑的宇宙是围绕着童年展开的。她的艺术作品是对人和自然的检视和探索,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起。在她的绘画中,儿童成为王者,通过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各种方式来达成忧伤和甜美的效果。


clip_image164.jpg


索菲亚(Zofia Blazko) 她的绘画的特征在于不寻常地对颜色和构图的敏感性。她成功地表现了每个角色的独特的本质。她用极强的敏感性和成熟的技术来传达她笔下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到中国来继续她的一系列“世界青年”(Youth of the world)中的中国艺术同仁部分,来呈现21世纪中的多样性及不同人种的共同特征。从中挖掘出人类那些转瞬即逝,很难显示的人之内幕。


clip_image166.jpg


Aline Ivars在巴黎生活和工作。曾经是平面设计师,接受过插画培训,她绘画和参加国际性的展览有10年了。她脆弱而又有力的宇宙,充满了无年龄的、奇异又超现实的形象,一根金线似乎连接到真实。根植于她旅行的经验和现实,她从土地和人类中提取灵感来创造一种普遍的诗歌。选择粗糙、丢失了的和日常的材料,指代的艺术家选择每一种反映在她作品中的情绪这个事实。野蛮的地球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残酷性是每一次忧伤或朦胧的幻想与神游的前提。解构现实,她创建了混血的角色,引人注目的眼睛,邀请人们思考泥土和沥青,光明与黑暗,紧张和放松之间的另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作为人对自身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的反思。通过驻馆创作(巴黎、达喀尔、北京...),交换场所与创造,阿琳身处不同文化并由此找到灵感。这些非凡的经验,然后转变成一种致力于艺术的“感官过滤器”。


  1. 3.  “已观与未见”丹麦艺术家安亚的"调查中国的空间"展:


安雅·玛格丽特·巴克(Anja Margrethe Bache)是丹麦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副教授, 工程硕士和建筑学博士。她主要从事建筑设计,设计材料的设计、 流程设计和可与建筑构件进行动态关系的设计。其中以陶瓷釉料处理具体形式为建筑结构是她的发展项目,用她的作品来形成与发展新的感官体验和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


clip_image168.jpg 

clip_image170.jpg clip_image174.jpg 

clip_image172.jpg 


  1. 4.  2015“国际创作计划”年展


上苑艺术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综合艺术驻留机构,自2007年到2015年己为273名中外艺术家免费提供了生活区、工作室、展览厅等艺术创作、交流、展示场地。

2015年,我们从1207位申请人中,遴选出51位中外艺术家驻馆创作7个月。他们彼此有殊异的美学趣味、思想观念、地域特性、个人性情……,他们分享创作经验,但却独自在自己的世界中,完成带有他们个人艺术特点的优秀作品。年度大展荟萃了本届中外艺术家在馆创作的代表力作。

上苑艺术馆“国际创作计划”提供了足够多的“世界”艺术景观,丰富了中国艺术生态。也为各国艺术家了解中国,为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打开了多扇窗口。

上苑艺术馆愿以良好的生态,召唤艺术精灵,迎纳、化育有意进一步突破与创新的国内外艺术家,催生更多艺术成果。


clip_image176.png

Ludwika Ogorzelec 软雕塑


clip_image178.png

Olga(俄)水墨装置作品 父亲的中国铁路 现场


clip_image180.png

安亚(Anja)装置 房屋4


clip_image182.png

李化猛 装置作品-旅行中,展览现场


clip_image184.png

梁治远《匪夷所思》系列作品,柱子与树干,装置与壁画(安装中)


clip_image186.png

梁治远+朱君 装置作品(现场)


clip_image188.jpg

梁治远-地景-展览现场



2016



  1. 1.  端午影像晚会 纽约洲柯盖德大学&上苑艺术馆


主 持 人:John Crespi(江克平)(纽约洲柯盖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上苑艺术馆-2016驻馆诗人苏丰雷;

主 题:美国人眼中的北京历史文化;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视频作品。

时 间:6月6日晚8-11点;

地 点:上苑艺术馆天台

参演人员:纽约洲柯盖德大学师生 & 上苑艺术馆2016驻馆艺术家

John Crespi(江克平)——纽约洲柯盖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著有新诗研究论文《从“运动”到“活动”:诗朗诵在后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


clip_image190.png

江克平回答艺术家的问题


clip_image192.png

酒会交流


clip_image194.png

上苑驻馆云南艺术家杨伟能“手指琴”演奏与John Crespi(江克平)“陶笛”合奏


clip_image196.png

柯盖德大学师生与艺术家合唱


clip_image198.png

大家在积极讨论


  1. 2.  记忆:后视镜中的戏剧——上苑艺术馆主题项目展


记忆与遗忘相对,又与“眼儿前”相对,如站在船首,往船尾看,是庞然的景象、材料和渺茫,往前看,深切感知自身处于历史惯性之中。记忆,不断深化我们的肉体,但我们却不知道记忆的数量有多少,记忆的体积有多大,记忆的地图有多广,记忆的边界线在哪里。与抽象的物理时间不同,生命时间绵延而变化万端,总在收集、刻录生命无所不在的遭遇,用因人而异的痕迹构筑我们的记忆城堡。记忆有阶段性,有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的记忆;记忆有清晰度,黑暗的、模糊的、明晰的;记忆有分量感,在生命中如压舱石般重大,也有渺小得不堪一提;记忆有温度,温暖、寒冷、冰凉;记忆有色彩,苍茫昏黄、朦胧雾色、暖黄明亮……

不经意间,记忆被侵蚀成碎片,我们皆存身于记忆碎片之中。但记忆风化了,又将如何上演?记忆的形状是否能够在想象中、在幻觉中、在梦寐中清晰、完整?关于记忆你如何表达?……我们寻找的你,将是无比坚实的记忆个案,如此构筑的群展,将让我们从中观看到从个人所能到达的丰富和辽阔,其中的真诚,具有彻骨的感染力量。

策展人:肖毓方(主执)、张志刚(策划)、张涛(组织)、苏丰雷(文案主笔)。

项目出品:程小蓓。

参展人:曹戈、陈剑锋、韩晴、姜绥吾、李化猛、庞云、冼朝干、匡雅明、毋蓬勃、王小冬、王毅、王雅慧、王戎、王恺、肖毓方、杨伟能、闫科含、张涛、张懿、张利军、张志刚、朱鲲、赵文娟。


clip_image200.jpg clip_image202.jpg clip_image204.jpg clip_image206.jpg 


  1. 3.  上苑艺术馆2016“国际创作计划”年展


clip_image208.jpg

参展艺术家:

COLETIVO QUATRO PATAS(巴西)、Dani Godreau(美国)、Ludwika Ogorzelec(法国)、刘磊、高鹏、古洪强、 María Peña Coto(西班牙)、曲盈、毋蓬勃、王毅、王晓冬、王雅慧、王戎、王元元、冼朝干、Yanyi “Sunny” Jiang(比利时)、闫科含、杨伟能、张涛、张懿。

富有知觉的思想(作为艺术表现中的思想应该知觉化)来源于经验,技术也是一种经验,艺术构成中的这双重经验需要漫长的时间、借鉴、碰撞,并在虔诚的执著陪伴下才能达致某种成熟度,对艺术生成实质性的影响。

上苑艺术馆所构筑的并且也是落地实践的,正是这双重经验在不同艺术家,甚至是不同类型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互启、互渗——显然不可能指望在这里完成,但是如果用心的话,却能使这里成为你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一站。更确切地说,上苑艺术馆并不理想,但是她又最为接近理想。这里的基础硬件有待于改进,在这里驻馆的人有待于更用力地使用这里的资源,但是这里却拥有最稀缺的自由,她的民间性和她的开明的管理双重地保护这里的交流,是个体针对个体,或者说是心灵针对心灵的。也是因此,这里构成了艺术家创作、研修、交往的净土,成了艺术精灵活跃的沃土。你可以拿出更多时间用于观摩学习,也可以大多时间静修钻研,怎么在这里驻馆,除了必要的规定性的交流活动,根据你身心的需要而定,没人管制你。一句话,这里不是帮你成名的平台,而是助你成熟自我(作为艺术家的双重经验的成熟)的一个起点、站点、转捩点。这是基于我的经验的一些感想。


clip_image210.jpg

Ludwika Ogorzelec,平衡作品12,综合材料,100x70cm


clip_image212.jpg

闫科含:空房间之昼:95×70cm,油画


clip_image214.jpg

张涛,蓝背景前的女人,100×130,布面油画


clip_image216.jpg

Coletivo Quatro Patas(巴西),优生意识2,100×170cm,综合材料




2017


  1. 1.  从迪拜到北京-Maisoon Al Saleh阿联酋女艺术家个展


clip_image218.jpg

这是一部讲述了阿联酋女艺术家MAISOON离开了她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第一次独自探索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的日记。她的艺术总是能从浅显的表象中探寻事实的真相,MAISOON借此将观众引入对文化、历史、回忆的思考。

出生于1988年,阿联酋艺术家MAISOON一直活跃在迪拜和国际舞台上。她于2010年毕业于扎耶德大学并获得了室内设计学士学位。她曾经在新加坡的科学艺术博物馆和金沙海湾、撒罗尼卡的马其顿博物馆、迈阿密的“点亮迈阿密”等地举办过个人展览,并获得业界内外的一直好评。


clip_image220.jpg clip_image222.jpg



  1. 2.  “無定向”  Daniel Miller(美)王刘建(中)邹彧(中)三人展


clip_image224.jpg

展览上的亮点之一:邹彧的灯影装置作品-由鱼线在小空间里组织的网,发着荧光,让人感到压迫,没有自由的束缚感,随时能捕捉到你的思想深处。观众在里面呆不上几分钟就有逃离的冲动。


clip_image226.jpg

展览上的亮点之二:Daniel Miller 的涂鸦式壁画,他利用房间转折的墙和窗,非常巧妙地将一些挣扎、欲望、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clip_image228.jpg

不确定因素似乎在这个时代总是喻标着要发生着什么,那么在这种不确定因素就是制造这种可能性的关键。社会自有的矛盾和自我修补把问题引向一种自我审视的环节中,我们会总结这个环境的特质以及反作用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是无定向的。自身的追溯是认识这个环节的关键,这种超我的溯源来自对所处的环境总结。


clip_image230.jpg

社会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个人的错误性以及自身的限制性在这里进行一种无向的释放,我们所做的有可能不一定是错误的,但我们并不是为了名誉、财富、权利、或者是地位,如果你不受欢迎或是贫穷或是被遗忘的,我们的行为就是为你所做,我们的工作是为你准备的。


  1. 3.  上苑艺术馆2017“国际创作计划”年展:


clip_image232.jpg


clip_image234.jpg

观众在看 底伞伞(内蒙)和 匡雅明(宋庄)的绘画作品


clip_image236.jpg

观众在看  Luz Peuscovich 女 装置(阿根廷)的作品


clip_image238.jpg

李寰遇 (北京)诗歌装置作品


  1. 4.  程小蓓答《海南日报》记者问:让当代艺术融入海南乡间


上苑艺术馆是北京艺术圈颇有名气的一家艺术馆,建于2007年,由二十一个原创艺术建筑、梁思成方案陈列馆、文学会所、上苑艺术馆美术展览厅共同组成,为多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免费提供生活空间、创作工作室和交流平台。

每年进驻上苑艺术馆的艺术家有油画、雕塑、水墨、装置、行为、舞蹈、诗歌、声音艺术、音乐、多媒体、影像、舞台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在此碰撞灵感的花火与原创力,从而扩大视野,在上苑艺术馆完成对自我的挖掘与发现。

从2017年起,上苑艺术馆与保亭银地投资公司合作,建立冬季海南六弓乡艺术驻留基地。馆长程小蓓从历届驻留艺术家中选出8至10人进入保亭进行为期3至5个月的深入创作与交流,为冬日的海南带来一丝先锋气息。


上苑艺术家LUZ(阿根廷)的装置作品《彩虹桥》落地在保亭六弓银地公司的田间

驻留艺术家乌图(以色列)在教当地的孩子们说英语。



2018


  1. 1.  Alexander Höglund瑞典 Emilie Palmelund丹麦《筑巢之影》行为艺术


2018年5月19日下午,上苑驻留艺术家Alexander Höglund和 Emilie Palmelund发动《筑巢之影》的行为艺术。本次行为的目的地:是距离上苑艺术馆两公里燕山下的一处被强拆的房屋遗址。在遗址里Alexander Höglund和 Emilie Palmelund在空虚的“家”里,放进了布偶以及孩子们的画,断头的维纳斯雕塑。

诗人唐果在冷冰冰的水泥块上,安置了一本自己的诗集。她们这种极其微妙的行为,使这个“家”顿时便有了情感、情趣和思想。在这里诗人程小蓓唱了1859年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但今天感觉有《安魂曲》的意味。

艺术家们和这个面目全非的“家”,不断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西班牙艺术家Cynthia  Fusillo,在自己的身体上,写下了怀念母亲的文字,在现场展示给大家,并用中英文进行了诵读。她用身体与遗址对话,她用文字缅怀和追忆着逝去的家人。她是要用爱抚平痛苦,也或她用情修补裂痕。

废墟中的“家”虽已不复存在了,但它却并不能从艺术家们的追思中抹去。暴力和血腥已成事实,但并不能扼杀艺术家们非凡的创造力。因为“家”曾经承载了那么多经历和酸甜苦辣,因为“家”才是艺术的生命之根。因此,它才在艺术家的手里得以重生。


     


  1. 2.  画皮——上苑艺术服装展示活动


《画皮》上苑艺术服装活动,在6.1儿童节下午三点发布,艺术家自己设计绘制,50件绝对独一无二的服装。布为棉麻或纯棉,颜料为纺织品专用,不怕洗不怕晒。


    


  1. 3.  三十年前女摄影师骑行6600里摄影作品展


   1987年3月8日一群女摄影家、探险家,从成都出发,骑自行车6600里,背着简陋而沉重的摄影器材拍摄她们看到的。于1987年6月18日到达北京。中间翻越了大巴山、秦岭、过西安、延安,黄土高原、榆林沙漠,穿越黄河,晋西北的山地与平原,从八达岭长城,抵达北京。三十年过去了,有的已去世,有的去了远方没有音讯。剩下的摄影师将这段历史翻出来,且看她们都记录了一些什么?


  1. 4.  上苑•2018女诗人艺术展

展女诗人名单:

阿B(服装)、安琪(绘画)、北香子(国画)、崔卫平(舞蹈)、程小蓓(绘画)、丁小琪(绘画)、郭桢(TV)、韩晴(绘画)、后白月(绘画)、花语(绘画)、画眉(绘画)、李柳杨(绘画)、李佳(绘画)、梁崴(绘画)、林夕子(音乐绘画)、琳子(绘画)、拎子(绘画)、刘晓萍(绘画)、马兰(绘画)、马坤(绘画)、密肆 (色空鼓演奏)、梅子(绘画)、娜仁琪琪格(绘画)、暖玉(绘画)、三色堇(绘画)、施施然(绘画)、舒然(绘画)、汤静(绘画)、唐果(绘画)、童蔚(绘画)、王晓燕(TV+绘画)、王韵(绘画)、文英(绘画)、雯雯(绘画)、薛惠今(音乐 钢琴)、一枚(行为艺术)、原春鸣(木刻)、印萍(雕塑)、张伊娜(水墨)。

无论现实多么冗杂浮躁,千疮百孔,女诗人始终在诗歌之外,寻求生活中其它的艺术状态,如美术、音乐和舞蹈成为个体生命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在艺术领域里,她们以自己独立特行的创作实绩,颠覆了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形成的女人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弱势群体形象。

本次上苑艺术馆主办的首届 "上苑女诗人艺术展" 即是以跨界的形式向世人呈现出,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旦她开启艺术之门,上天赐予她的天赋就不仅仅是诗歌。在这里,她们以纤巧、细腻、敏感的触角,采用线条、色彩、影像、声音或肢体,都是当代女诗人们对单一艺术表达方式的结束。也是向世人宣告: 在当代艺术队列中,女诗人从未缺席。


程小蓓 《生息4》-布面综合材料-120X120


后白月:玫瑰1号


李佳:已知与未知-50cmx60cm-2018


琳子,《复活》 52x75,纸本彩色针管笔手绘,2018.6


刘晓萍:《时间的裂隙》NO4  50×60cm


施施然:《手捧百合的女子》,纸本,63x46cm(2017)


印萍:风尚 新娘,雕塑



  1. 5.  五国(智利、哥伦比亚、秘鲁、澳大利亚、韩国)艺术家联展


参展艺术家:Catalina González 卡塔琳娜 (智利)、Joyce Rivas 乔伊斯( 哥伦比亚) 、Jake Blaschka杰克(澳大利亚)、Rember Yahuarcani伦伯 (秘鲁)、Seirin Hyung  邢世潾(韩国)

学术主持:程小蓓


Rember Yahuarcani 伦伯 (秘鲁)


Seirin Hyung  邢世潾(韩国)


Jake Blaschka杰克(澳大利亚)


Joyce Rivas 乔伊斯( 哥伦比亚)  针管笔画


Catalina González 卡塔琳娜 (智利),一位注重展现丑暗面的数字艺术家



  1. 6.  上苑艺术馆2018“国际创作计划”年展


艺术乌托邦从不曾存在过,但艺术家们从来没放弃寻找的步履。他们找到一些疑似乌托邦的地方,燕山脚下的上苑艺术馆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4月至10月,上苑艺术馆迎来了61名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进行了为期7个多月的交流与创作,举行了21场艺术活动,包括互动式行为艺术、群展、个展等。

其中有来自德国的艺术家Viviana Druga行为艺术“盲洗机”,她说,内在和谐是管理混乱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她提醒中国对污染的关注。

五月由Alexander Höglund(瑞典)和Emilie Palmelund(丹麦)组织的“筑巢之影”行为艺术,调动了馆内馆外诸多社会人,获得了广泛的参与与深入的互动。成为今年一场具有轰动效应的互动性艺术事件。他们在一处被强拆的废墟中,“家”已不复存在,但艺术家用仪式、用想像引领着人们进行追思,最后“家”似乎得以重生。

六月我们举行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三十年前女摄影师骑行6600里的摄影展。将她们从成都到北京,骑自行车6600里,背着简陋而沉重的摄影器材拍摄她们拍到的老照片翻出来,重现这段历史。

七月之后,几乎每周有一到两场的展览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本次上苑艺术馆2018年“国际创作计划”年展,是我们本期的总结展。几十位有强烈个性的艺术家,将选择他们在馆期间创作的代表作进行展示。

没有一种美学标准能够将它们悉数套入。对于一群离经叛道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笔一画,一招一式,均出自他们的灵魂。大多数艺术家清贫,但他们精神上的富足、自由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并不罔顾现实,他们的作品在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同时,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和记录者,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美与自由,更是作为艺术家的良心。


 

     

     



查看5792次

上一篇
【上苑展览现场】 39.9042°N 11​6.4074°E
【上苑现场解读】“红线”Hether Beardsley(美)​ & Guido Nos
【展讯】红线 Heather Beardsley, Guido Nosari双人展
【现场】上苑艺术馆2019国际创作计划开幕展
【展讯】上苑艺术馆2019国际创作计划开幕展
下一篇
【上苑现场】Irina Ideas Klyuev 伊莲娜(黑山)个展
【上苑展讯】伤感之旅:杨杰个展
【上苑现场】阈下阁:王峰个展
【上苑现场】​伤感之旅:杨杰个展 Yangjie solo Exhibition |
【上苑展讯】众生皆苦:李律个展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